美团美食&咖门: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

经历了几年时间的高速发展,2022年中国茶饮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门店数增速放缓,连锁化率提升,连锁品牌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一线及新一线茶饮市场趋于饱和,下沉市场稳步发展。 

基于平台真实数据与长期行业观察,美团美食联合咖门发布《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起来看看,2022年的茶饮市场,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整体概况:门店数增速放缓,连锁成为主流

本报告中提到的茶饮概念包含现制茶饮、零售茶饮,其中零售茶饮又包含即饮茶、冲调茶。

1、全球茶饮市场规模持续上涨 

尽管疫情影响了中国茶饮的出海计划,但全球范围内,茶饮市场的增长一直在持续。 

2018年,全球茶饮市场已突破2000亿美元。直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前,全球茶饮市场规模一直稳定上涨。 

预计未来到2025年,全球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3185.6亿美元。 

2、中国茶饮市场规模约为咖啡的2倍,现制茶饮增速最快 

2020 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达到 4100 亿元,茶饮市场规模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左右,预计未来几年茶饮与咖啡市场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此处统计不局限于现制茶饮和现制咖啡)。 

其中现制茶饮增速最快,2020年市场规模1136亿,到2025年预计会达到3400亿,复合年均增长率25.5%。

3、门店恢复增长,2022年增速低于咖啡14.8个百分点

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现制茶饮品类在饮品赛道中门店数占比61.9%,占据一定的饮品市场规模。

经历了几年时间的高速发展,以及受到疫情影响,从近3年的门店发展来看,现制茶饮门店增速放缓,其2022年门店数增速低于现制咖啡14.8个百分点。  

4、连锁化率连续3年提升,连锁品牌成为市场主流

近3年,相比咖啡品类,现制茶饮连锁化率发展更快,从2020年41.2%一路增长到2022年55.29%(此处对连锁化的定义是10家门店以上,不包括10家)。

在茶饮品类中,单店、10家以内小店的比例相对较低,2022年10家店以内的门店规模仅占44.7%。

近两年,5000~10000家及万店规模的茶饮门店数占比都有所增长,连锁化规模明显强于咖啡,其大型连锁品牌发展势头较好。

市场变化:一线趋于饱和,下沉市场稳步发展

1、美团数据统计:蜜雪冰城近3年门店增长保持第一 

蜜雪冰城近3年门店数增长都保持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是沪上阿姨。

美团门店数统计截至2022年8月,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022年沪上阿姨订单同比增长量排全国茶饮品牌第一,其次是茶百道、吾饮良品,近两年较火的柠檬茶主打品牌也纷纷上榜。 

2、一线及新一线茶饮市场趋于饱和,下沉市场稳步发展

从门店发展来看,茶饮在一线及新一线市场发展趋于平稳,并有逐年下沉的趋势; 

从订单量来看,茶饮订单量目前主要集中于新一线市场,下沉市场订单占比已从2020年的15.9%,提升到2022年的20.6%,增长了4.7个百分点。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订单有所收缩。 

3、广东稳坐门店总数Top1,北方市场加速发展

美团数据显示,2022年,广西、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茶饮门店数占比显著高于咖啡门店数占比,而浙江、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则相反。

茶饮品类继续巩固南方市场,广东仍在门店数占比排名中位列第一,北方市场正在加速发展。

4、五城门店增速显著,南宁、佛山增量可期

2022年茶饮订单量或门店数上榜TOP10城市均包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重庆、佛山、南宁、苏州、杭州等;佛山、南宁等小众城市数据表现不俗,值得未来关注。 

茶饮品类发展代表城市中,广州、上海、长沙、佛山、南宁等城市值得关注。 

五大城市的门店数增速中,佛山门店数增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值得行业关注。

5、社区成为新目标:新开店选址更倾向住宅小区

从2021年数据来看,茶饮新开门店更倾向于住宅小区,其次是写字楼/园区。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房租成本压力之下,近两年茶饮门店选址更倾向于商圈之外; 

另一方面,茶饮真正走入日常,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茶饮的客群也不再局限于逛街聚会的“奶茶女孩”,而是逐渐向全民化拓展。 

产品分析:

大众型风味仍占市场主导

1、果汁订单下降,奶茶订单增速减缓,复合口味更受欢迎 

2020-2022三年滚动年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全部茶饮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34%,但增速下降。 

奶茶类产品在茶饮赛道中仍然占据核心位置,其同比增速和茶饮趋于一致;果汁类产品则订单量有所下降,2022年订单量同比下降17%。

2、“冰鲜柠檬水”在茶饮全品类中销量排名第一

美团线上2022年高销量产品TOP20中冰鲜柠檬水、珍珠奶茶、杨枝甘露位列前三;烧仙草、茉莉奶绿、百香果饮品表现优异。 

由此可见,口味更加广谱的大众型风味,仍占市场主导地位。 

消费群体:

年轻群体稳定,“糖分”受到关注

1、年轻化趋势明显,女性占比相对增长

相比餐饮大盘用户稳定的男女消费比例,茶饮用户近三年女性用户占比有所增长。 

此外,相比餐饮大盘,茶饮用户年龄层整体更年轻化,00后占比相对更高;近三年60后、70后占比逐年下降,年轻群体相对稳定。 

2、外卖订单下午茶占6成,到店消费高峰在晚餐

从消费时间看,晚餐是用户到店消费饮品的高峰时段,订单占比41%,其次是下午茶时段,占23%,以及午餐时段,占22%。 

美团线上数据显示,相比到店消费,下午茶是外卖消费的高峰时段,占比达63%。这里的外卖场景包括家、办公室、学校、娱乐场所、出差旅行等。 

3、“口味”占关注度第一位,“拍照、不排队”诉求较强

近一年在美团平台上,茶饮品类消费用户的评论大多围绕“口味好、态度好、性价比高、氛围好”等词汇;

产品评论多集中在口味、价格、食材上;体验感方面则侧重适合拍照、少排队等需求上。  

负面评价中,高频词汇Top5分别为:口味差、态度差、太甜、就餐空间小、分量不足。

4、一线城市更关注糖分摄入,0卡糖仍有提升空间

奶茶糖分的接受度来看,长沙接受度最高,其选择正常糖的用户占比66.1%; 

北、上、广客群普遍对健康有着更高的要求,选择少糖或半糖的用户群体占比更高,尤其是北京、上海选择少糖的客群占到近20%; 

0卡糖在消费市场中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竞争激烈,强者恒强。

通过《报告》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在快速变化的茶饮市场,无论上游供应链,还是一线门店,都在向更精细的管理、更体系化的运作、更规范的出品迭代升级。 

《报告》中还提到了几个明显趋势:

1、茶饮真正成为了“日常饮品”,走入千家万户

经过几年的发展,奶茶、水果茶真正走入了千家万户。茶饮门店对于空间溢价的依赖度降低,很多时候人们去消费一杯茶饮没有更多目的性,仅仅只是为了产品本身。

2、打卡分享,仍是主流客群刚需

要颜值、要出片率、要话题度,社交属性仍是一杯茶饮能否受欢迎的关键因素。在社交平台打卡分享茶饮产品,依然是年轻人选择茶饮的重要因素。 

3、低卡、低糖,健康风潮值得关注

低卡、低糖、低负担成为主流趋势之一,茶饮的主流消费客群开始注重减糖、控糖;

清爽口感更受欢迎,植物基流行,养生类小料、功能性小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产品中。 

4、茶饮和咖啡的融合渐成趋势

一大批咖啡品牌,正在用新茶饮的方式重塑咖啡赛道;新茶饮品牌也纷纷投资、孵化自己的咖啡品牌。 

在商业模式、产品形态、营销玩法等多个层面,茶饮与咖啡的相互借鉴日渐增多。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